熱線電話:
400-123-4555上BOB市公司數十億元砸入Mini LED產業顯示行業格局正愈發撲朔迷離
BOB北京時間11月25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MiniLED與OLED之爭:來勢洶洶還是曇花一現。2020年可謂是MiniLED元年,從近期A股上市公司頻頻傳出定增投向MiniLED中可見端倪。華燦光電(300323.SZ)、瑞豐光電(300241.SZ)在內的數十家公司今年內均發布了定增預案,試圖彎道超車。
OLED的投產浪潮尚未過去,MiniLED就已經走來,這比預想中的早了幾年。電子行業技術更迭加速,MiniLED彎道超車的機會有多大?上市公司數十億元重金砸入MiniLED產業,最終會激起多大的浪花?顯示行業未來的格局正愈發撲朔迷離。
MiniLED和MicroLED這兩個以LED結尾的詞,讓人聯想到以貴和高端技術著稱OLED。作為一個陌生的詞匯,BOB絕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其到底是什么。
發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一種半導體發光組件,其顯示原理是利用半導體二極管的電致發光效應,使像素單元實現主動發光。不同材料制成的LED 會發出不同波長的光,從而形成不同顏色。LED主要應用于通用照明、景觀照明、顯示屏、背光應用、信號及指示、汽車照明等領域,即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燈管照明、戶外設備、汽車尾燈等。BOB
目前屏幕技術主要分為LCD與OLED兩大類,LCD屏幕的像素不能自主發光,需要有背光光源照射液晶顯示畫面;而OLED屏幕每一個單獨的像素點都可以自發光,因此OLED有著更好的色彩、對比度,同時更薄,能被做成柔性、曲面、折疊等多種形態,也是目前主要高端產品采用的技術。
MiniLED和MicroLED延續了LCD的核心理念,從背光模組下手,將發光晶粒相鄰燈珠點間的尺寸做小。BOBMiniLED相鄰燈珠點間距一般在0.1mm至1mm之間。MicroLED相鄰燈珠點間距進一步縮小至0.1mm以下,具備極小間距、高對比度和高刷新率,適用于智能手表、AR、VR等近距離觀看的智能穿戴設備。
數據來源:華安證券MiniLED大張旗鼓的擴產,最緊張的要數此前大舉投資OLED的公司。從技術路徑來看,成熟后的MiniLED大有取代OLED之勢。而這距離OLED在國內的大規模投資生產,才剛過去兩年時間。
OLED是一種利用多層有機薄膜結構產生電致發光的器件。OLED顯示屏相較LCD屏,具有更輕薄、亮度高、功耗低、響應快、清晰度高、柔性好的特點。過去幾年,OLED處在不斷替代LCD的過程中。2017年OLED在手機中的滲透率約為23%,2020年這一滲透率達到在40%左右。
除了成本的原因,OLED之所以給了MiniLED彎道超車的機會,還由于其自身技術的天生缺陷。MiniLED和MicroLED均使用的是無機材料,從根本上解決了OLED的壽命短的問題。所以,MicroLED被認為是顯示的終極解決方案,這也使得MiniLED的崛起更加合理。
OLED之所以存在被MiniLED取代的風險,歸根結底是由于OLED制作工藝的局限。
在OLED顯示屏制作過程中,有一道電致發光材料(EL)成膜工序,該工序可用蒸鍍制程的方式,也可用噴墨打印制程的方式。蒸鍍工藝通過精細金屬掩模(下稱FMM)蒸發發光層,這種方法適用于小型和中等尺寸的顯示器,但難以擴展到大面積應用領域。FMM通常非常薄,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蒸發過程中的陰影效應。這種薄度的缺點是廣域掩模在自身重量下會變得很脆弱,容易下垂或翹曲,這會扭曲掩模圖案。目前,生產OLED顯示屏普遍采用蒸鍍的方法。
由于不良率較高,因此OLED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貴。大尺寸OLED的成本上升是指數級的,OLED大屏幕電視基本沒有低于五位數。
與蒸鍍工藝對應的是噴墨打印工藝技術。作為更前沿的技術,噴墨打印OLED技術將提高生產速度,減少材料浪費,有望給OLED技術續命,使OLED技術和MiniLED/MicroLED技術之間能夠長期抗衡。TCL華星研發總經理趙斌表示,廣州T8產線代噴墨打印OLED產線)正在籌建,初步規劃量產時間是2024年。
盡管OLED仍有發展空間,但資本市場上,OLED產業鏈公司似乎已經被“拋棄“。
目前科創板的兩家OLED產業鏈公司瑞聯新材(688550.SH)和奧來德(688378.SH)均已經破發,以生產OLED顯示屏為主業的維信諾(002387.SZ)市凈率僅為1.24倍,估值遠低于京東方A(000725.SZ)、TCL科技這類顯示企業。
從設備端看,按目前規劃,OLED投資將延續到2024年,2024年后的OLED投資力度將有兩方面決定,一是MiniLED/MicroLED技術路徑的成熟度,二是打印OLED技術路徑的成熟度,這兩種技術路徑之間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
從材料端看,OLED中最核心的有機發光材料的國產化率較低,奧來德董事長軒景泉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國內在建6代線全部投產后,有機發光材料市場規模將高達300多億元,而外資公司壟斷了其中90%的份額。
奧來德和瑞聯新材在2019年有機發光材料相關的收入分別僅為1.27億元和2.29億元。也就是說,即使未來OLED停止投資,巨大的國產替代空間仍能維持OLED材料類公司的成長。
與OLED企業“不受待見”相比,顯示行業早已摩拳擦掌將資金投向了MiniLED行業。
據界面新聞統計,BOB今年已有超8家企業發布了定增預案擬投資MiniLED行業。其中包括華燦光電(300323.SZ)、瑞豐光電(300241.SZ)、奧拓電子(002587.SZ)、雷曼光電(300162.SZ)、乾照光電(300102.SZ)、洲明科技(300232.SZ)、聚燦光電(300708.SZ)、隆利科技(300752.SZ)等。
數據來源:界面新聞研究部另一些頭部的企業雖然并沒有發行定增,但早已切入了MiniLED領域,甚至已經批量出貨。
三安光電(600703.SH)已經批量向三星供應MiniLED芯片,BOB京東方則計劃今年第四季度量產MiniLED相關產品,TCL華星(000100.SZ)也已經有千級數量燈珠的MiniLED面板在終端產品上應用。
利亞德(300296.SZ)則更進一步,跳過MiniLED直接切入MicroLED。三季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利亞德的Micro LED顯示收入達1259.49萬元,其中第三季度該產品實現收入901.08萬元,環比增長151%,成為利亞德營收構成中的一項重要業績增量。今年10月底,利亞德集團將與臺灣晶電集團合資設立利晶微電子的全球首個MicroLED量產基地已經正式投產。
11月7日維信諾(002387.SZ)發布公告宣布擬以506萬元將MicroLED相關專利轉讓給其與成都國資平臺共同投資設立的MicroLED項目運營主體成都辰顯,目的在于聚焦AMOLED主營業務;11月19日,維信諾發布定增預案,擬募集120億元用于第六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升級項目;專攻小尺寸AMOLED的研發的和輝光電近期申請在科創板上市,計劃募集80億元用于第六代AMOLED生產線產能擴充項目。深天馬A(000050.SZ)則定增募集55.6億元用于建設第六代LTPS AMOLED生產線二期項目。
從投資規模來看,可以明顯的發現,OLED行業投資規模,顯著大于MiniLED。
毋庸置疑,MiniLED是風口,但是要想短時間內完全取代OLED成為行業主流技術,恐怕還有很大的難度。嚴峻的量產問題中,最大難點之一是巨量轉移。
從應用來看,MiniLED又可分為背光和自發光兩個方向。自發光技術由于巨量轉移的問題,存在量產的瓶頸。
前文提到,MiniLED的核心技術依然沿用的是LED技術。LED技術的核心是在半導體硅基上磊晶,LED磊晶部分結束后,需要將已點亮的LED晶體薄膜不封裝直接搬運到驅動背板上。在MiniLED的生產上,需要把數百萬甚至數千萬顆微米級的LED晶粒正確且有效率的移動到電路基板上。
以一個4K電視為例,需要轉移的晶粒就高達2400萬顆(以4000x2000xRGB三色計算),即使一次轉移1萬顆,也需要重復2400次,這種技術叫做巨量轉移。巨量轉移的目標是使轉移良率到99.9999%(俗稱的”六個九”),且每顆芯片的精準度必須控制在正負0.5m以內。
當巨量轉移的良率不足時,數千萬顆的晶粒的維修量也將是成千上萬,與之帶來的問題就被稱作巨量維修,這一維修成本將在量產過程中將被放大到一個天文數字。
受此影響,MiniLED目前的主流技術是背光技術,但是在顯示效果上則需要打個折扣。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MiniLED和MicroLED對OLED的替代將相繼發生在電視、電腦到手表最終到手機,這一過程將延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因此,上述上市公司數十億元的投入,短期內恐怕無法真正落實到業績。不過可以預計,在五年內,MicroLED尚不能在手機市場威脅OLED的地位。但是在電腦、Pad乃至電視方面,OLED的優勢就沒有那么明顯了。天風證券的郭明祺此前表示,蘋果當前正開發6款MiniLED產品,包括12.9英寸iPad Pro與27英寸iMac Pro,14.1英寸MacBook Pro、16英寸MacBook Pro、10.2英寸iPad與7.9英寸iPad mini,部分有望在明年推出。
掃一掃關注大業微信公眾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