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
400-123-4555BOB《關于促進企業計量能力提升的指導意見》政策解讀
BOB近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促進企業計量能力提升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為抓好貫徹落實,現就《指導意見》的出臺背景、主要內容、基本原則、貫徹實施要求解讀如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企業是國家創新的主體,企業計量能力的強弱,體現著企業創新能力的強弱。隨著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進程加快,計量在支撐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方面還存在重要性認識不足、技術能力與發展需求不匹配、創新能力“散而不強”等突出問題。為更好地發揮計量支持市場主體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提升企業計量能力,在廣泛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指導意見》。
一是立足新時代,突出戰略性。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入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服務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二是適應新形勢,突出方向性。結合企業計量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聚焦我國企業計量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明確了提升企業計量意識、規范計量活動、提升計量能力、優化計量政策環境的目標,推動計量成為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
三是明確新任務,突出多元性。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聚焦計量在支撐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不足,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和路徑,包括強化企業計量能力建設的主體地位、做好企業計量能力提升的支撐服務、優化企業計量能力提升的政策環境等方面。
(一)總體要求。明確了《指導意見》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基本原則,明確了到2025年、2035年主要目標。
(二)重點任務。圍繞提升企業計量能力,從強化企業計量能力建設的主體地位、做好企業計量能力提升的支撐服務、優化企業計量能力提升的政策環境三個方面,提出了13項重點任務,進一步明確了企業計量工作思路和重點。
?。ㄈ┍U洗胧募訌娊M織領導、加強政策支持、創新服務模式、加大宣傳引導四個方面明確了具體的保障措施。
一是企業主導,政府引導。強化企業開展計量工作的主體地位,健全企業計量技術和管理手段,推動企業計量活動規范化開展。加強企業計量工作頂層制度設計,完善企業計量政策法規,加大政府引導力度,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二是健全體系,提升能力。創新企業計量工作理念和模式,建立健全覆蓋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和產品全壽命周期需求的企業計量體系,促進企業計量資源優化升級和計量能力提升。
三是分類指導,逐步推進。針對不同行業、領域、規模企業發展特點和需求,分類、分層促進企業計量能力提升,科學合理組織試點實施,充分發揮典型經驗的引領帶動作用,逐步實現先進企業計量理念、技術、模式的推廣應用。
四是協同創新,服務發展。充分發揮計量技術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業學會協會等各類社會資源作用,為企業計量工作提供技術支持、體系認證、人才培養等服務,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一是全面加強企業計量管理。將計量管理要求納入企業管理體系,明確企業計量管理職責,創新計量管理手段,根據企業需要設置專(兼)職計量管理人員,建立健全企業計量管理制度,嚴格遵守計量法制性要求。
二是合理配置和應用計量資源。鼓勵企業建立動態更新的計量器具配備清單,制定計量器具作業指導書、使用手冊等,將計量器具配備和使用要求納入企業標準,重點用能單位、排放單位還應當配備能源資源、碳排放相關計量器具,滿足能源資源、碳排放相關計量要求。
三是積極培育企業計量創新能力。鼓勵企業集中力量開展基礎前沿和共性關鍵計量技術創新和攻關,力爭在支撐產業鏈運行的計量技術瓶頸上取得新突破、多出新成果,推動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和核心成果轉化應用。加強企業計量相關專利、BOB商標等知識產權保護。
四是強化企業計量數據積累與應用。企業應當對產品研制、試驗生產、使用過程的計量數據進行搜集整理,開展計量數據分析研究,推動企業生產控制過程改進,提升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平。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智慧計量體系建設和計量數據應用平臺建設。
一是構建企業計量科技創新生態。加大對企業計量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獨立或與有關主體聯合承擔計量類重大科研項目。加大產學研用計量技術聯合攻關力度,加強企業急需的計量測試儀器設備研制,加快計量測試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BOB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二是打造企業計量協同發展平臺。BOB鼓勵計量技術機構、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有條件的企業加入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研究建立企業計量供需對接平臺,匯聚各方力量,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服務。實施中小企業計量伙伴計劃,全面提升產業鏈相關中小企業計量能力。
三是提升企業計量技術服務水平。推動各級計量技術機構最大限度縮短為企業提供型式評價和計量檢定、校準、測試的服務時限,廣泛推行電子計量證書。常態化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充分發揮計量服務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作用,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及欠發達地區企業計量服務供給。
四是加強企業計量人才隊伍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加大計量學科帶頭人培養力度。支持企業、教育機構、科研院所和行業學協會等共建一批計量人才技能實訓基地。探索建立企業首席計量師、計量工匠等人才制度,廣泛開展企業計量技能大賽,樹立計量英才和計量工匠典型。
一是完善企業計量政策法規體系。清理和廢除妨礙企業發展的計量政策,建立健全企業相關的計量法律法規和規章。鼓勵企業參與國際、國家、部門、行業計量技術規范制修訂工作。
二是深化企業計量“放管服”改革。鼓勵和支持企業自主建立最高計量標準,引導企業自主開展計量器具溯源。推動建立企業計量能力自我聲明制度,搭建交流與技術服務共享平臺。加強測量管理體系認證管理工作,優化測量管理體系認證機構的布局、建設和監管。
三是優化企業計量發展政策環境。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企業計量發展基金,建立健全支撐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計量創新發展機制。支持有能力、有條件、有意愿的企業建設產業計量測試中心,BOB搭建產業計量測試聯盟和平臺。
四是鼓勵企業加強能源資源計量和低碳計量。強化用能用水單位的能源、水資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加強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平臺建設,組織開展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持續開展能源資源計量服務示范活動。推動企業建立健全碳計量體系,研究建立重點排放單位碳計量審查制度。支持企業參與低碳、節能、節水、環保、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共性計量技術研發。
五是引導企業加強計量成果應用。推動企業計量成果廣泛應用,開展工業企業計量標桿示范。引導儀器儀表企業加強高端測量儀器核心技術研究,培育具有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的國產儀器儀表品牌企業。
一是及時掌握企業計量情況,分析企業計量需求,解決企業計量實際問題,切實保障企業計量工作落地落實。借助全國質量標桿等活動,不斷激發和引導企業運用先進的管理模式、工具和方法,加大計量能力建設投入,通過計量更好支撐企業創新發展和質量提升。
二是積極開展企業計量調研,深入了解企業當前的計量能力和水平,結合地方實際設立企業計量基礎能力提升專項,BOB鼓勵社會各方加強對企業計量發展的支持。
三是加大對第三方專業計量服務機構的培育力度,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形成促進企業計量能力提升的服務業態和市場化服務機制。
四是多渠道、多形式廣泛宣傳計量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項計量政策,結合“世界計量日”“質量月”等重大活動,宣傳計量先進理念,加強企業計量培訓,增強企業計量意識,提升計量社會影響力,營造重視企業計量的良好社會氛圍。
掃一掃關注大業微信公眾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