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
400-123-4555中歐基金策略會:投資社會需要的行業明年或BOB迎上市公司業績拐點
BOB12 月 7 日,中歐基金舉辦 2023 年度投資策略會,中歐基金周蔚文、劉偉偉、羅佳明等多位知名基金經理圍繞 A 股市場及海外市場走勢等進行分析和展望。
投資老將周蔚文表示,成長性行業中,消費與服務、BOB醫藥、高端制造及科技等領域均有較大的成長空間。此外,明年可重點關注受益于疫情管控放松的餐飲、旅游、航空產業鏈。
中歐基金投資總監周蔚文認為,投資方向需要與社會所需相契合。 不能只看短期的商業盈利模式,更要長遠考慮全社會的需要,把錢投給那些真正要發展的方向。
對應在投資上,不論是行業還是個股,買入或者賣出,都可以看社會是否需要這個行業擴大再生產。
在成長性行業方面,周蔚文認為消費與服務、醫藥、高端制造及科技等領域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長期成長的板塊能帶來長期回報,過去 10 年,凈利潤增長 10 倍以上的公司有上百家,主要集中在醫藥、科技、高端消費及消費服務板塊。
周蔚文認為明年可以重點關注非成長性行業,BOB如地產產業鏈,以及疫情受損的餐飲、航空等行業。BOB隨著疫情管控放松,這些行業迎來擴大再生產的機遇。
通過觀察美元指數和港股市場的相關性,中歐基金價值策略組基金經理羅佳明認為,明年隨著經濟復蘇帶來的企業盈利提升和美元指數回落帶來的市場估值提升將持續利好港股市場。
美元指數走勢與港股市場走勢整體上呈相反趨勢。美元指數曾有兩次比較大的回撤,一次在 2017 年,BOB一次在 2020 年疫情之后,港股在這兩個時間點都有行情。
對于港股市場,羅佳明則看好市場里特有的三大板塊,一是上游資源品相關賽道,原因在于過去資本開支不足而需求較為剛性,國內經濟復蘇也是正面催化;二是更直接與經濟復蘇緊密相關的行業,如地產物業家居消費等;三是港股特色的科技成長股,如互聯網、CXO 和創新藥。對于 A 股市場,羅佳明認為,明年在泛制造業存在不少機會,主要分布在通用、新能源、自動化等板塊。
中歐基金成長策略組投資總監王健認為,明年上半年或許是一個拐點。 上市公司盈利增速的下調周期一般會持續 6-7 個季度。從 2021 年下半年開始,上市公司的整體盈利增速就已經開始下降,所以明年上半年可能會迎來整體盈利增速的拐點。
展望 2023 年,王健認為,黎明就在眼前。在她看來,2022 年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都在減弱,一方面美國加息至尾聲,另一方面國內政策不斷優化,在促經濟發展上的政策也會進一步發力,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有可能陸續企穩,同時大部分企業的估值處在較低的位置。對于后市,王建主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是國產替代進口的標的,更多分布在機械、化工、電子等行業;二是疫情受損行業,更多分布在與服務相關的餐飲旅游以及信息服務等行業。
中歐基金成長策略組基金經理劉偉偉提到兩點:一是受益于經濟復蘇的相關行業,如消費、傳統周期性行業、金融地產等;二是高成長的相關行業。 今年受宏觀因素的制約,許多高成長行業的估值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壓縮,隨著明年市場風險偏好和流動性的持續改善,這些高成長行業的估值將會進一步修復。
結合當下整體市場的估值水平,代云鋒認為,股票市場 2023 年的表現相較 2022 年好的概率更大。如果從中長期看未來三年,經過大幅調整的當下,價值洼地增多,長期潛在回報機會有吸引力的股票也越來越多。 大方向上,BOB我們依舊密切關注和跟蹤中國未來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方向,并努力在高端制造領域和新興服務領域尋找出一批中長期具備成長潛力的優質企業。
掃一掃關注大業微信公眾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