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
400-123-4555新能源車周報:新能源汽車免購置BOB稅政策延續吉利欲成立“新聞打假辦”
BOB根據上海有色網數據,截至11月25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56.7萬元/噸,工業零級碳酸鋰報價54.15萬元/噸;電池級氫氧化鋰(56.5%國產粗顆粒)報價56萬元/噸,工業級氫氧化鋰報價54.3萬元/噸。三元材料方面,523多晶、523單晶、622多晶、811多晶分別報每噸34.6,35.6,36.1,40.85萬元。
11月16日,比亞迪002594)第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發布在比亞迪全球總部舉行,BOB標志著比亞迪成為首個達成這一里程碑的中國品牌。近年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呈爆發態勢。從“第1輛新能源汽車到第1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用時13年,從“100萬到200萬”用時1年,從“200萬到300萬”僅用時半年。我們預計比亞迪銷量今年將達到190萬輛,明年有望向350萬輛邁進。目前,比亞迪已形成王朝網、海洋網、騰勢品牌、仰望品牌、專業個性化全新品牌矩陣,覆蓋從家用到豪華、從大眾到個性化。王朝網、海洋網主打30萬以下的市場,騰勢品牌主打30-50萬的市場,而仰望品牌主打百萬級的市場。
我們堅定看好比亞迪的發展,建議關注比亞迪及其產業鏈,重點關注福耀玻璃600660)(汽車玻璃)、德賽西威002920)(座艙產品)、上聲電子(車載音響)、科博達(底盤控制器)、伯特利603596)(線)(底盤內飾件)、三花智控002050)(熱管理)等。
產業鏈排產波動或源于季節性調整,無需過度擔憂需求。我們對鋰電產業鏈排產減少傳聞的溝通反饋及分析:1)時間上:11月產業鏈排產仍然較為飽滿,預計環比有所增長,與年底終端沖量一致,12月部分環節有減產;2)結構上:正負極12月有一定減產,或源于2023年1月電池排產預期低(春節時間更早),電池廠提前采購的模式下,排產下行波動傳導,隔膜、結構件等滿產,電池排產和出貨指引亦無下修,減產更多源于季節性調整,BOB年內需求仍然飽滿。
關注中周期壓力,聚焦高景氣/低滲透環節。行業供需格局松動下,電動車產業鏈面臨中周期壓力:1)量:補貼退坡+高基數下,2023年行業需求增速下臺階,且2023Q1是春節淡季,中短期有一定環比下滑壓力;2)利:中游產能釋放下的供需錯配演繹+車企沖量降本的訴求導致了車企-電池廠-材料廠層層要利潤。與此同時部分高景氣/低滲透環節預期仍強:1)部分戶儲、大儲龍頭產能及出貨指引翻倍增長;2)鈉電等新技術正經歷從0-1的格局演繹,彈性大。
近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三部門發布了關于延續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的公告:其中明確提到“對購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內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
除了明確該政策的延長時間,公告上還明確規定了繼續享受免征購置稅的車型。即: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稅務總局發布《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實施管理。自《目錄》發布之日起購置的,列入《目錄》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屬于符合免稅條件的新能源汽車,購置日期按照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或海關關稅專用繳款書等有效憑證的開具日期確定。
(2)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我國新能源600617)汽車產業實現三大突破
每日經濟新聞消息,1月23日,在由成都傳媒集團旗下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獵車榜以“電動智能下半場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的圓桌對話環節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有望突破650萬輛。師建華指出,近幾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實力明顯增強,配套設施日益完善,產業規?;鸩綌U大。
今年7月,中汽協綜合多重因素考慮,將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預期從500萬輛上調至550萬輛,同比增速預期從47%上調至56%以上。不過,這一銷量目標,BOB在今年前10個月已接近完成。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528萬輛,同比增長1.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4%。其中,10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繼續創歷史新高,分別完成76.2萬輛和71.4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28.5%。
證券時報網消息,貴州省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印發《貴州省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的通知,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積極落實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財稅支持政策,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提高城市公交、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等新能源汽車應用占比。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以甲醇汽車和純電汽車為重點,加大甲醇加注站、充電樁的建設力度,加快構建形成方便用車、養車的市場環境。到2025年,新增城市公交車新能源清潔能源車輛占比達100%,城市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分擔率力爭超過40%。
證券時報消息,在11月24日的惠譽看中國論壇上,惠譽評級亞太地區企業研究部董事楊菁表示,預計明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能夠達到30%以上的銷量增速,同時燃油車會有較大幅度的下滑,拖累整體乘用車市場小幅下跌。新能源車對燃油車的替代將進一步加速,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沖擊35%。隨著更多品牌、更多車型上市,明年的新能源車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楊菁認為,不同價位段和細分市場的電動化率差別比較大,競爭壓力也各不相同,對不同品牌不能直接拿銷量做對比,“明年除了比亞迪、特斯拉、五菱宏光三足鼎立之外,第4名至第10名的排名波動或許會非常大。值得關注的是誰能從比亞迪手里分掉一部分插電混動的份額,純電方面誰能在特斯拉帶來的降價壓力下站穩腳跟?!?/p>
中國經濟網引用外媒為消息源報道稱,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正在獲得歐洲消費者和大型企業客戶的青睞,他們的產品具有歐洲NCAP最高安全評級、眾多的高科技功能,以及更高的性價比優勢。尤其是更為注重車輛安全性的企業用戶,其所在的B端市場占據著歐洲整體汽車銷售的半壁江山。Inovev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中國制造的汽車在歐洲售出約15.5萬輛,其中電動車市場占比達5.8%。Inovev預計,到2030年,中國品牌將占據歐洲電動車市場12.5%至20%的份額,銷量將在72.5萬輛至116萬輛之間。
英國汽車研究中心ThatchamResearch主任、歐洲NCAP董事會成員Matthew Avery表示,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正積極參與歐洲NCAP,并熱切地進行必要的投資以獲得最高評級?!艾F在,中國品牌汽車的質量比其他品牌都好?!彼f。
界面新聞引用路透社為消息源報道稱,由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主持的菲律賓機構間小組批準取消電動汽車 (EV) 的關稅,以在高燃料成本的情況下刺激國內需求。馬科斯將發布一項行政命令,將乘用車、公共汽車、貨車、卡車、摩托車和自行車等電動汽車及其零部件的最惠國關稅削減至0%,為期五年。目前的進口關稅5%到30%不等。
TechWeb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通用汽車計劃到2025年在中國推出超過15款基于Ultium平臺的純電動車型,以追趕這個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市場上的領導者。通用汽車表示,到今年年底,上汽通用汽車將在上海和武漢擁有兩家Ultium工廠,這將顯著提高基于該平臺的純電動汽車的產能。該公司還表示,到2025年,該公司在中國的電動汽車年產量將達到100萬輛。
通用汽車的Ultium平臺是業內首個以靈活性和模塊化為核心設計的超大規模電動汽車平臺,提供的動力、航程和性能幾乎使每一輛汽車都成為電動汽車。采用Ultium平臺的汽車包括Cruise Origin AV、BrightDrop商用車、GMC HUMMER EV、雪佛蘭Silverado EV,以及10月份發布的凱迪拉克CELESTIQ超豪華旗艦車。BOB2021年9月14日,通用汽車正式向中國市場推出Ultium平臺。該公司引入中國的首款基于Ultium平臺的車型凱迪拉克Lyriq EV今年7月在中國上市后,于今年9月份開始交付。
界面新聞消息,低速電動車代表雷丁汽車日前宣布,公司完成A輪融資,整體融資規模為32億元。該輪融資由濰坊市濰城西部投資發展集團領投,山東省市國有資本、產業和民營資本跟投,將于11月底開始陸續到位。據《汽車商業評論》報道,雷丁汽車在收到經銷商全款后不發車,拖欠經銷商車款已有一年之久。粗略統計,30余位經銷商的登記的欠款總額超過2000萬元。另據雷丁汽車內部人士透露,公司中高層從今年5月開始申請主動降薪,中層干部降薪比例在50%,副部長和部長級降薪比例為60%,以熬過危機。
公開資料顯示,雷丁汽車成立于2008年,主營業務為低速三輪、四輪電動車,曾連續三年蟬聯低速電動車銷量冠軍。2018年國家加強低速電動車清理整頓,雷丁汽車開始謀求轉型,向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
(3)吉利欲成立“打假辦”背后:后補貼時代下 新能源汽車市場凸顯競爭焦慮
財聯社消息,11月24日,針對市場傳聞旗下新能源車型漲價的信息,有吉利汽車高層在進行辟謠的同時對記者坦言,“明年國補退出以及上游材料的上漲,對新能源汽車銷售價格可能會帶來影響?!彪S后,傳聞中涉及的幾何、睿藍等品牌內部人士也均對此予以否認;而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楊學良則在其社交賬號上明確表示,“這是假消息”,“看來是需要成立新聞打假辦了”。是日,一則吉利汽車《關于車型價格調整的說明》的圖片在網上流傳。BOB根據上述圖片內容,吉利系三大新能源品牌包括吉利汽車、幾何汽車、睿藍汽車的官方指導價將上調,上調幅度為2000元-6000元不等,具體車型的調價通知將另行發布,2023年1月1日之前付定金簽約的客戶不受此次調價影響。
在業內人士看來,相比于兩年前,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新品牌、新產品倍出,車企間的市場份額爭奪也異常激烈。同時,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后,市場或將經歷短暫調整期,這對車企也是挑戰,“無論是特斯拉‘降’還是比亞迪‘漲’,只是車企面對今年年底及明年市場壓力的縮影。”
界面新聞引用日經新聞為消息源報道稱,到2030年,馬自達將投入1.5萬億日元(約合106億美元)用于汽車電氣化,包括采購電動汽車電池。馬自達將與遠景動力合作,確保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并增加日本國內工廠的電動汽車產量。據悉,馬自達的電池采購費用到2030年累計達到幾千億日元。由于從外部采購,馬自達可降低固定費用負擔。除了與電池廠商合作外,馬自達還新宣布在用于電動車驅動裝置的逆變器部件用半導體等領域與羅姆合作。馬自達將加強開發相當于EV專用平臺和傳統汽車發動機的驅動裝置“E-Axle”。
馬自達目前在世界僅銷售2款純電動車型,但進入2020年代后半期將全面推出EV。馬自達將在廣島縣的總部工廠等日本國內生產,向美國等出口EV。目前為止EV在馬自達全球產量中所占的比例為25%,該公司計劃到2030年提高到30%-40%左右。
掃一掃關注大業微信公眾帳號